今天是 最新更新 / 每月学习 / 设为主页 / 管理信息系统 / 用户登录 / 投稿统计/ 总经理信箱 / 客户服务
司机课堂 管理培训 学习交流武汉风情 外语角 党务工会 展板展示 视听频道 每月学习
返回首页
当前位置: 主页 > 学习园地 > 武汉风情 >

大武汉历史上的三个8月4日

时间:2010-08-06 12:22来源:楚天都市报 作者:楚天都市报 点击:

  穿越56年时光,1954年8月4日,是江城武汉既平常而又不平静的一天。

  当天,面对那场特大洪水,新华社湖北分社全体记者奔赴武汉三镇一个个现场,以生动的描写拼成一幅壮美的“抗洪图”。次日,该分社播发的长篇通讯《和洪水搏斗的武汉一日》被全国各地媒体广泛转发,给抗击洪水的武汉人民以极大的信心和鼓舞。该作品后被选入《通讯名作100篇》一书。

  时光荏苒,武汉此后又经历了1998年与今年两次特大洪水。但这座镇守长江中游、在中国抗洪史上有着标志性地位的特大城市,以博大的气魄和胸怀,从容应对洪水来袭,笑送激流东去。

  昔日金戈铁马 如今谈笑论兵

  在中华大地波澜壮阔的治水史上,武汉是极其浓墨重彩的一个篇章——万里长江穿城而过,与千里汉江在此交汇,注定了这座城市依水而生、又与水相搏的独特命运。

  几天前,两江洪峰叠加形成的特大洪水,在固若金汤的堤防面前,俯首退去。

  8月4日清晨,骄阳似火。原国棉一厂修理工余文俊、张桥辉准时来到汉江防汛责任点,替下通宵值守的同事。当天起,该防汛点值守人员由4人减为2人,意味着抽调专门值守该点的12名职工中,6人可以重返原来的工作岗位了。

  这是继1998年以来,江城迎战的最大洪水。两江四岸所有防汛点严肃认真而又轻松自信的状态,在12年前的8月4日前后,是难以想像的——

  最大洪峰即将过汉成为所有媒体的头条,两江大堤灯火通明,百万军民昼夜奋战。荆江分洪区启动分洪预案,江泽民主席亲临江城,朱镕基总理飞抵荆江大堤。他们手持话筒、神情凝重的画面,至今仍定格在江城人的记忆中。

  而在武汉抗洪历史的更深处,依稀回响着56年前豪放的打硪声——

  “捍卫武汉三镇的100多公里的大堤已经高得像城墙,防汛的劳动大军正在把一个个装土的麻包继续加上去,打硪的劳动声响成一片……”1954年8月4日新华社通讯《和洪水搏斗的武汉一日》中这样描述。

  国棉一厂退休职工、85岁的曹林梗老人回忆:“那时厂里所有工人,在工作之余,每天都要义务挑两个小时的泥巴筑堤。”

  当年正是靠着百万军民手提肩扛,武汉战胜了自1931年以来的最大洪水。毛主席挥笔写下:“庆贺武汉人民战胜了1954年的洪水,还要准备战胜今后可能发生的同样严重的洪水。”

  时光飞逝,自1954年、特别是1998年以后,面对一次又一次洪水来袭,8月4日,在武汉人民的记忆中越来越普通:从当年的激烈紧张,到后来的淡定从容。“不变的是洪水,变化的是我们越来越不怕洪水。可以说,当年是‘金戈铁马’,如今则是‘谈笑论兵’。”年近六旬的老防汛员、武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副巡视员胡小黑笑着说,“这一切应该归功于国家和武汉市对长江堤防的建设,归功于科学的治水观念和决策调度,归功于从人防到技防的进步。”

  曾经百年险段 见证抗洪变迁

  “通夜办公的武汉防汛总指挥部每天在晨曦到来前总是很紧张的。4日早上3时,总指挥部的会议就结束了,整个上午办公室的电话机和武汉三镇堤防上不间歇的联系,传送着新的命令,指挥着全市10万大军和当前29公尺以上的洪水作战。”这是新华社记者感受的1954年8月4日武汉市防汛总指挥部的气氛。

  1998年8月4日,武汉市防汛指挥部的电话铃声此起彼伏。电话是指挥部与防汛一线联系的唯一纽带,指挥调度和各种水情数据的汇集都系于一根细细的电话线。

  而今年的8月4日,武汉市防汛指挥部里,工作人员正通过自主开发的移动水务系统软件,实时了解每个站点、每个时段的最新水情,各级防汛指挥部的水情数据不时刷新电脑屏幕,汇集过来。如果发生重要险情,通过先进的视频技术,工作人员还可以随时查看现场情况,与前方人员进行视频会商,通过各种数据资料,准确研判水情,进行科学快速调度。

  当天上午,武汉市政府大厅的电子显示屏显示着这样的信息:上午7时武汉关水位—26.7米,水势—落。

  在汉口龙王庙观景平台,大水刚刚退去。龙王庙闸口站长闸东山坐在值班室里,神态轻松。

  他记得,1998年洪水来袭时,龙王庙是武汉防汛最敏感的地带,也是普通市民的禁地:大堤防水墙出现散浸险情,沿江大道上一片水渍,道路交通长时间管制封闭,“当时,有来自国内外的130多家媒体聚焦这里。”

  1998年以后,国家及地方共投入43亿多元,对武汉全市两江干堤进行了全面整险加固,抗洪能力达到超高洪水位1.5米—2米的标准。龙王庙这个曾经的百年险段,如今已是固若金汤。几天前江水淹没观景平台时,许多市民专程来此亲水嬉戏、拍照留念,脚下的泱泱巨流,带给他们的不再是恐惧和焦虑,而是快乐的记忆。

  站在观景平台上,记者远眺宽阔江面,但见两江交汇,深水静流。两江四岸,大堤如铜墙铁壁,延伸天际,拱卫江城。

  江城平静如常 笑送洪流东去

  科学的决策与调度,治水观念的变革,加上两江大堤巍巍耸立,三峡大坝、丹江口大坝削峰调洪,新技术、新手段的运用,一线防汛人员的坚守,共同构筑起一张牢不可破的安全大网。在这张大网的护佑下,市民们又照常开始了一天的生产生活。

  8月4日上午9时,75岁的张弦老人和一群街坊,坐在汉口江汉路步行街边的木椅上,边聊天边等候武汉市中心百货大楼开门营业。“4日,中国百货公司武汉市公司中心门市部顾客依然如故。”这是新华社记者1954年8月4日的描述。

  家住江汉一路的张弦老人对56年前的情景记忆深刻:“当时武汉关的洪水快要漫过大堤,全民防汛抗洪,男的负责守堤,女的给防汛队员洗衣服,所有人都蛮紧张。不像现在,大家跟没事一样。”

  感觉好像“没事”的,还有许许多多人。

  上午11时30分许,武钢集团专用码头工业港内,林立的塔架静候远航而来的货轮。在9号码头作业的陈玉林说,今年以来该码头没停一天工,仅8号、9号码头,每天的货物吞吐量就达6000吨左右。“1998年8月最大洪峰过汉前后,码头曾停工一个多星期。当年的这个时候,我还在大堤上忙着防汛呢!”陈玉林笑着说。

  随着长江水位大幅回落,一度停航的王家巷—汉阳门轮渡航线,也于8月4日恢复通航。而武汉地铁、东湖沙湖连通等工程工地,工人们正加紧作业,拼抢被暴雨耽搁的工期。

  夜幕降临,武汉三镇华灯闪烁。长江大堤外,江汉路步行街人流如织;沿江大道上,各商业场所顾客盈门。而在大堤的另一侧,一江洪流更显驯服,静静东去……

(责任编辑:admin)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推荐内容